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国际上是怎么样看待太空武器的?

发布时间: 2024-05-14     信息来源: 信息公开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于2020年5月发布了一份关于太空武器定义及发展现状的研究报告,作者为CSIS国防预算项目主任、航空航天安全项目主任托德·哈里森(Todd·Harrison)。文章重点围绕各国对太空战以及太空武器的定义展开讨论,根据太空武器产生和作用的领域以及实现的物理手段对太空武器类型进行分类,并对现存的国际条约和拟议的国际条约进行了介绍。此外,文章还介绍了一些主要国家的行动及态度,这对理解太空武器的定义及了解各国看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因此,特将此文编译如下,以飨读者(部分内容有所删改)。

  在过去30年里,世界各国军队看待和使用太空领域的方式逐渐发生了彻底的变化。这种转变——尤其是在各国谈论太空领域的方式上——已经让一些人开始担心太空将被武器化或者太空军备竞赛将开始。虽然关于太空是否或应该被武器化的争论仍在继续,但这场辩论背后的许多概念和议题仍然模糊不清。什么是太空武器?太空武器化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样一些问题还不甚清晰。尤其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不同国家们对什么是太空武器以及合法利用太空的系统和活动的类型,有着明显不同的理解。

  文章指出,早期的军事太空任务使用太空系统来进行情报、监视和侦察(intelligence,surveillance,reconnaissance ,ISR),通信,定位、导航和定时(PNT)以及其它功能,以使地面部队更有效地开展行动。这种被动地利用太空来支持军队的做法常常被称为太空军事化。

  然而,太空武器化通常不仅仅被视为是对地面部队的被动支持。美国空军条令早前将太空部队的应用定义为“向太空、来自太空或通过太空传递动能的部队”。2018年美军联合作战条令将太空控制定义为进攻性和防御性的行动,“以确保美国及其盟国在太空享有行动自由,并在接到指令时剥夺对手在太空的行动自由。”

  1991年联合国一份关于太空安全的报告巧妙地指出,“采用共同定义时必须考虑到词语、短语、术语和武器系统复杂的技术、法律和理论意义,同样还有军事和军事相关的太空活动。”

  许多国家都在试图界定什么是或不是太空武器。例如,1982年参加联合国裁军谈判会议的意大利代表团提出了界定反卫星武器(ASAT)的若干关键问题,例如是否应将干扰卫星的非动能手段(如无线电频率干扰或激光干扰)视为反卫星活动。1988年,委内瑞拉提出了一项更全面的建议:将太空武器定义为还能够从太空攻击陆地、空中和海上目标的系统。它包括了所有类型的武器(动能攻击和非动能攻击),“无论其运行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德国在1989年参与了关于定义的讨论,但德国的提议侧重于采用动能形式的地基和天基反卫星武器。

  文章认为,从广义上来看,如果某物起源于太空或对太空产生一定的影响,则可被视为太空武器。源自地面并对地面产生影响的武器(例如洲际弹道导弹)即使经过太空传递,一般也不被认为是太空武器。仅仅用于被动支持其他军事力量的太空系统(如通信、PNT或情报收集等系统),通常也不被认为是太空武器。太空武器是用来直接对敌方使用武力(武力应用)或直接干扰敌方在太空内、通过太空或利用太空开展军事行动(太空控制)的能力。

  表1所示的分类准则将太空武器按其产生和作用的领域(地面对太空、太空对太空和太空对地面)以及实现这些影响的物理手段(动能和非动能)分类。文章认为,这一方法产生的六种类型有助于凸显定义上的差异、各国怎么样看待太空武器以及太空武器化的现状。

  地-天太空武器包括直射反卫星导弹(动能)、上行链路卫星干扰(非动能)、定向能反卫星武器(非动能)和对卫星的网络攻击(非动能)。导弹防御系统也可当作对抗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LEO)卫星(LEO一般是指运行轨道在距离地面500~2000km之间的卫星)的直射反卫星武器,正如美国在2008年使用标准-3(SM-3)导弹拦截打击本国故障卫星所证明的那样。上行链路干扰卫星通信信号,即干扰卫星接收到的信号,是攻击太空系统的一种很常见的手段。定向能武器,如设计用来使卫星传感器致眩或致盲的激光,也可拿来从地面攻击太空中的卫星。

  天对天的攻击方式包括各种动能和非动能共轨反卫星武器和天基导弹防御系统。动能共轨反卫星可拿来撞向另一颗卫星,或在另一颗卫星附近引爆常规或核爆炸装置。非动能共轨反卫星武器可以用干扰器干扰卫星与卫星之间的通信链路,或使用高功率微波武器损坏卫星上的电子部件。天基导弹防御系统虽然并未针对其它卫星,但也具有与生俱来的太空对太空的作战能力。

  天对地武器可用于在广阔的地区锁定危险目标。天对地动能武器可以装备常规弹头或核弹头,也能够正常的使用纯动能摧毁目标。天对地非动能武器包括能够在大区域范围内干扰卫星下行信号的天基干扰器和能够瞄准空中或地面物体的天基高功率激光器。

  (常规或有核)导弹向太空发射弹头或抛射物,直接打击或在目标卫星附近引爆。

  地对天动能武器产生的太空碎片会影响轨道上其他卫星的安全运行。太空中的核爆会增加另外卫星的核辐射,并会快速缩短其寿命。

  美国、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已经测试过地对天动能武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和苏联在太空中进行了核武器试验。

  非动能反太空武器可以部署在地面、海上或空中平台上,可在无物理接触的情况下用于影响卫星或其携带的传感器的运行。

  非动能武器破坏或降低卫星正常运行的能力。它们能产生暂时或永久的影响,但正常情况下不会产生轨道碎片或其他附带损害。

  卫星被送入轨道,通过直接打击目标或引爆附近的常规或核弹头来机动拦截目标。

  天对天动能武器会产生太空碎片,进而影响在类似轨道上其他卫星的安全运行。太空中的核爆会增加另外卫星的核辐射,并会快速缩短其寿命。

  将一颗卫星送入轨道,使用非动能手段(如高功率微波或干扰器)干扰另一颗卫星的运行。

  它们可在不与目标卫星发生物理接触、产生轨道碎片或其他方式影响的情况下降低、干扰或摧毁目标卫星。效果可以是暂时的或永久的,这取决于所使用的攻击形式和目标卫星的保护措施。

  虽然这样的测试在外人看来像是远程递抵近操作,但目前还未曾发现这种系统公开的例子。

  武器被部署在轨道上,接到指令后即脱离轨道,再入大气层打击地球上的目标。损伤可以由武器动能造成或者部署在再入运载器的弹头(常规或有核)造成。

  其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的弹头类型(常规或有核),类似于陆基弹道导弹在就没有预警的情况下打击地球上任何地方目标的能力。

  虽然美国军方一直在考虑使用天基武器进行全球快速打击,但目前还没有对这种系统来进行公开测试的例子。

  装备了非动能武器的卫星可以瞄准地球上的部队,如用于拦截导弹或飞行中的飞机的激光,或用于干扰雷达或卫星地面站的干扰器。

  使用时,效果会局限于目标区域,但理论上这样的系统能在没有警告的情况下袭击任何地方。

  虽然美国军方已经考虑将天基激光器用于上升阶段导弹防御,但目前还没有一点公开测试这种系统的例子。

  1963年签署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是首批限制太空活动的国际条约之一。根据上述分类准则,《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禁止在地对天和天对天动能武器上试验和使用核弹头。但是,它并不影响非核太空武器的研发、测试、部署或使用。自1963年8月签署《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以来,没有一点国家在太空进行核试验。

  1967年的《外层空间条约》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国际太空协定,目前有89个国家正式签署该条约,109个国家加入了该条约。它实际上禁止有核天对天和天对地动能武器,还禁止在其它天体上试验和使用各种各样的形式的天对天武器。然而,它未禁止在地球轨道、外太空或其它天体轨道上的常规天对天武器,也不禁止常规天对地武器。此外,它也没有禁止任何地对天武器。

  图3 1967年1月27日,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和苏联大使安纳托利·多布林在外层空间条约签署仪式上握手

  另一个有助于界定但不限制太空行动的重要国际太空协议是1972年签署的《责任公约》(the Liability Convention)。该条约第一条就定义了几个对理解太空武器和太空武器化很重要的术语。具体地说,它将发射国广义地定义为发射或促使发射的国家以及从其领土或设施进行发射的国家。更重要的是,该条约还区分了天对地和天对天损害的不一样的责任。

  原文第六章简述了拟议的几个国际条约现状,讨论了一些国家对这些条约的态度。

  2008年2月,中国和俄罗斯正式向联合国提交了《防止在外空部署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草案(又称“PPWT草案”)。中俄两国在其中明白准确地提出的目标之一是“使外太空成为一个不部署任何武器的领域”。在这份文件中,对太空武器的定义为“以各种物理原理为基础部署在外太空的装置,特别是为摧毁、损害或破坏外太空目标正常功能而专门制造或改装的装置”。因此,PPWT提案仅适用于天对天和天对地武器,包括动能武器和非动能武器,不包括地对天动能武器。

  2014年6月,俄罗斯和中国发布了PPWT的更新草案。修订版从几个维度修改了其中的定义术语以及太空武器的拟议定义,使其适用于任何外太空物体。修订版还对国家的自卫权进一步阐述,并将集体自卫权包括在内。

  2008年12月,欧盟理事会批准了《外太空活动行为守则》草案(The Code of Conduct for outer space activities,又称“CoC草案”)。该草案旨在成为自愿的且对欧盟以外的所有国家开放的协议。在其众多条款中,它呼吁各国“避免刻意以破坏任何在轨太空物体”,这将限制地对天和天对天动能武器的发展。

  2014年,欧盟公布了CoC草案的第五次修订版,其中对地对天和天对天动能武器的限制进行了修改,以将合理销毁太空物体列入了例外情况。守则中允许的例外情况包括安全(特别是涉及到人的生命)、防止新的太空碎片和自我防御。

  原文第七章主要介绍了一些政府和非政府组织近期在太空武器方面的行动和声明,以及其对太空武器的看法演变。

  鉴于经济和军事对太空的依赖日益增加,反太空武器的发展和扩散也在增加,一些非政府组织慢慢的开始致力于定义和限制太空武器的使用。2016年5月,麦吉尔大学航空航天法研究中心发起了一个项目来编写一份适用于外太空军事用途的国际法手册,即MILAMOS。MILAMOS旨在编写一份手册以“阐明在和平时期和局势紧张时期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军事利用外太空的基本规则”。另一项名为“伍默拉”(Woomera)的类似项目以南澳大利亚的伍默拉测试场来命名,其目的是编写一本手册以阐述如何将现有国际法应用于太空的军事用途。

  法国于2019年发布了新的太空防御战略。该战略要求在空军之下建立一个太空司令部,并将空军重新命名为空天军。该战略指出,“对太空环境及其威胁、风险和机会的重新分析以及对法国太空资产战略性质的认识,迫使我国重新审视原模式,以便维持太空大国的地位。”该战略还指出,法国需要发展一种“太空防御能力”,这将“使部队能够和平利用太空,威慑对我们太空资产不友好或敌对的行为,并可以依据情况维护我们的太空利益。”

  日本防卫省在2019年的《防卫白皮书》对太空威胁的讨论涵盖了动能和非动能的地对天能力和天对天能力,日本认为这几种能力会对太空和平与稳定构成威胁。为保护其太空系统,白皮书还讨论了加强太空控制的各种手段,例如增强其太空态势感知能力、被动防御以及其他破坏对手地面指挥控制能力的措施。它还呼吁日本自卫队加强与美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在太空领域的合作,并在航空自卫队内部成立一个专门从事太空防卫的新组织,称为“太空领域任务组”。

  太空领域任务组在2020年已组建成一个核心领导小组,并计划在2022年前全面投入运行,届时将负责对太空防御行动所需的地面站进行运行。

  2019年,印度成为第四个展示地对天动能反卫星武器的国家。3月27日,它在自己的一颗卫星上发射了大地导弹防御(Prithvi Delivery Vehicle Mark-II,PDV MK-II)拦截目标卫星并获得成功。印度总理莫迪在试验后发表公开讲话,重申“印度一贯反对太空武器化和外太空军备竞赛,这一立场不会发生改变。”

  韩国在2018年发布了一份新的国防白皮书指出,“韩国武装部队将建设有效应对网络和太空威胁的能力和系统”。因此韩国在国防部内成立了新的太空组织,并积极努力加强与盟国(即美国)的合作。2014年,美韩签署了太空态势感知数据共享谅解备忘录,2015年,韩国空军成立太空情报中心,发展“太空控制基本能力”。韩美两军于2017年举行了一系列模拟联合演习,演习内容有“朝鲜半岛上空的太空危险情况,例如干扰导航和通信卫星”。

  文章总结,其他几个国家看待太空武器的方式取决于几个关键区别。第一个区别是核武器和常规太空武器;第二个区别是武器是部署在地球上还是在太空;第三个区别是武器是否会产生轨道碎片;最后一个区别是,这些武器是用于自卫还是用于进攻目的。

  最后,文章指出,冲突可能会在没有太空军备竞赛的情况下在太空爆发,太空军备竞赛也有一定的可能导致稳定的威慑态势,从而防止冲突——就像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核军备竞赛使双方都无法容忍战争的后果从而最终帮助避免了地球上的核战争一样。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一带一路 电磁武器 网络战 朝鲜半岛 南海问题 中美关系

  大政方针:十三五 两会 国家战略 经济 军事 科技 科研 教育 产业 政策 创新驱动 信息化建设 中国制造 政策法规 产业快讯

  军民融合:民参军 协调创新 成果转化 军工混改 重点项目 国防工业 第三方评估

  前沿技术:人工智能 颠覆性技术 无人系统 机器人 虚拟现实 脑机接口 可穿戴设备 3D/4D打印 生物科学技术 精准医疗 智能制造 云计算 大数据 物联网 5G通讯 区块链 量子通信 量子计算 超级计算机 新材料 新能源 太赫兹 航天 卫星 北斗 航空发动机 高性能芯片 半导体元器件 科技前沿应用 创新科技

  装备发展:航空母舰 潜航器 水面舰艇 无人机 新型轰炸机 先进雷达 新型导弹 新型坦克 反导 高超声速武器 武装直升机 装备

  安全纵横:综合安全 经济安全 军事安全 科技安全 信息安全 太空安全 发展安全 网络安全

  其他:未来战争 大国博弈 贸易战 国际新秩序 习 马化腾 马斯克 DARPA 兰德研究报告 潘建伟 梅宏 吴曼青 李德毅 施一公 金一南 顾建一 卢秉恒 邬江兴 王凤岭 邬贺铨 沈昌祥 名家言论 国防建设 外军动态

上一篇:2016年国外飞航导弹武器与技术发展综述

下一篇:【48812】2008年国际弹道导弹防护兵器开展多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