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6种先进的空空导弹射程145千米堪称现役战机的噩梦

发布时间: 2024-05-21     信息来源: 信息公开

  ,这三种射程是根据敌我两机的高度、速度、相对位置、机动情况而上下浮动的。

  制导方式能分为主动雷达制导、半主动雷达制导、被动雷达制导、红外制导等

  ,在比较先进的空空导弹中,通常是将几种制导方式结合使用,以提高命中率。

  笔者将先介绍目前主要国家的中距空空导弹发展脉络,再对这些空空导弹的性能进行对比。

  于2002年在迪拜和巴基斯坦展出,宣传资料显示其最大发射距离为70km。

  《兵工科技》杂志社在两年后对该型导弹总师梁晓庚进行了采访,得知这一数据是在双方以1.2马赫的速度对头飞行,飞行高度均为10km的情况下测得的。

  梁晓庚总师还称:“我们在射程方面要优于AIM-120A/B,略逊于AIM-120C,和P-77(R-77)差不多。”

  参展,资料显示其长度3.934米,重量199kg,射程大于70km,再结合前文中提到的采访,可以得知其最大发射距离能达到与AIM-120C5同级的100km。

  公开展出,根据展板资料可以得知,该型导弹采用了捷联惯导/北斗卫星组合+双向数据链修正+主动雷达末制导的复合制导方案,发射距离(应当为最大发射距离)为145km。

  至此,我国的中距空空导弹发展脉络及最大发射距离已经十分清晰,即2002年展示的70km的闪电-102005年服役的100km的霹雳-122016年服役的145km左右的霹雳-15。

  四款空空导弹的开发上积累了大量关于半主动雷达制导的经验,而这一年服役的

  (不死鸟)更是世界首款量产的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具备“发射后不管”的能力,堪称划时代的产物。

  出于拦截苏联轰炸机的需求,AIM-54光是战斗部就重达60kg,单发命中就足以击落大型轰炸机,但这也使其全弹重量达到了450kg,只有美国海军的F-14能够将其携带。

  时间来到80年代,此时的美国空军在听闻两伊战争中的伊朗空军大量使用AIM-54击落伊拉克战机后,期盼获得一款同样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的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AIM-120的研制工作就此提上日程。

  为了适应空军的需求,需要极高的通用性,不仅要装在F-15重型战机上,还得装在F-16中型战机上,不仅需要挂载在老旧的F-4战机上,弹体还要能够塞进正在研发中的F-22的内置弹舱。

  1991年9月,基本型AIM-120A开始部署。1994年,提高导弹运算优势的AIM-120B开始量产。随后,推出了缩小弹翼以让F-22内置弹舱收纳的改进型号AIM-120C。

  开始,AIM-120家族开始大规模开枝散叶,从换装改良型弹头的AIM-120C-4,到更新控制系统软件提高抗干扰能力、换装新型固态火箭使最大发射距离增加到105km的AIM-120C-5,再到配备新型目标侦测装置的AIM-120C-6,最后是更新了软件和数据链、最大发射距离同为105km的

  获得美国海军初期作战能力认证,这是目前美国最先进的空空导弹,大多数表现在其使用双向资料链、加装GPS导航、扩展不可逃逸射程、强化大角度离轴攻击能力、强化反电子战性能等。

  值得强调的是,中美两国在空空导弹的射程评估上,都是通常让战机在10km高度以1.2马赫速度进行飞行,使用导弹攻击同高度的1.2马赫或亚音速迎头目标。

  美国在2021年宣称,其用一架F-15C搭载AIM-120D导弹成功击落一架BQM-167无人靶机,打破了之前由AIM-54不死鸟导弹保持的203km击落记录。

  但正如上文所言,这不足以证明AIM-120D的最大发射距离超过了203km,因为该纪录并不是F-15C在10km高度以1.2马赫速度发射导弹得出的,两机的高度、速度、相对位置、机动情况都是未知数,存在高打低滑翔增加射程的可能。

  而至于AIM-120D的射程,则是众说纷纭,而根据有关的资料可以得知AIM-120C-5/C-7/D采用了同款发动机,在美国官方没有宣称AIM-120D进行弹内大改的情况下,其射程应当没有较大的提升,因此作者觉得AIM-120D的最大发射距离仍为105km。

  在美国的AIM-120面世后,俄罗斯对应地开发了一款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

  (俄语称P-77,北约代号AA-12“蝰蛇”),其极具特点的网状尾翼,可以使其做出高机动性动作。

  在《兵工科技》杂志社2004年对梁晓庚总师的采访中,梁晓庚总师透露,俄罗斯的R-77空空导弹所宣称的100km最大发射距离,是在双方以1.5马赫的速度对头飞行,飞行高度均为20km的情况下测得的。

  前面我们提到,中美两国在空空导弹的射程评估测试上,都是通常让战机在10km高度以1.2马赫速度进行飞行,使用导弹攻击同高度的1.2马赫或亚音速迎头目标。

  由此可见,俄罗斯在射程评估测试中采用了更高的飞行高度、更快的两机初速,才打出了R-77所谓的100km,而如果用中美两国的标准对其进行衡量的话,其射程会大大缩水。

  事实上,这并非俄罗斯首次采用不一样标准下得出的数据来进行宣传,在对苏-35的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进行宣传时,俄罗斯宣称这款雷达对RCS为3平方米的目标迎头探测距离为350-400km,而这实际上并非正常广域扫描模式下得出的数据,而是凝视模式下得出的数据。

  顺着雪豹-E往下继续谈,我国在购买苏-35后,曾对其来测试,结果得出其雪豹-E雷达的上视探测距离仅略大于歼-16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对同类目标的下视探测距离。

  线虽然凭借网状尾翼获得了高机动性,但也因此遭受了巨大的空气阻力,这使其在燃料耗尽、发动机停止工作后能量容易迅速下降,有效杀伤距离自然便大幅下滑。

  而一则英文材料佐证了这点,在这则材料中提到,R-77在10km高度发射时,其射程仅有40km。

  当然,R-77也并非一无是处,其能够最终靠“远弹近打”的方式,发挥机动性优势,击中大多数试图规避的目标。但这种优势只存在于近距离空战,在超视距空战中,R-77的各方面性能极其平庸。

  为了弥补超视距空战中的缺陷,俄罗斯在R-77的基础上更新了导引头,开发出了

  (RVV-SD)。而在近年,随着苏-57的研发,俄罗斯也正在开发R-77的最新改进型

  (izdeliye-180),目前还没有更多关于该导弹的消息,因此本文将不对其进行讨论。

  从R-77到R-77-1再到K-77M,俄罗斯中距空空导弹的未来究竟如何,我们只可以拭目以待。

  2001年,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合资成立了MBDA公司,在这一年的巴黎航展上,英国、法国、瑞典的国防部长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承诺该国将加入流星计划。

  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表示准备在几周内签字加入“流星”计划。2001年9月26日,意大利签署了备忘录,预计采购约400枚流星空空导弹。2001年12月11日,西班牙紧随其后签署备忘录。直到2002年12月,德国国防预算委员会才批准德国为流星项目提供资金,只是原定1488枚的采购量削减到了600枚。

  2003年,英国、法国、德国、瑞典、意大利、西班牙签署了12亿英镑的合同,流星空空导弹正式展开全面开发和生产。2016年4月,流星导弹首度在瑞典空军的鹰狮战斗机上入列服役。

  时至今日,这款导弹已经装备在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空军的台风战斗机,法国、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斗机,瑞典空军的鹰狮战斗机上。

  MBD前首席执行官法布里斯·布雷吉尔曾经这样形容流星空空导弹:“这一决定标志着建立欧洲防御能力的历史性里程碑。欧洲将首次为战斗机配备欧洲空空导弹。”

  流星是一款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与中美俄的同种类型的产品不同的是,这款导弹采用了变流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这款变流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由拜仁化学航空发动机协会制造,燃气流量调节比大于10,使战机具备相当宽的飞行包线。虽然这款发动机在近距离空战中没能体现优势,但在超视距空战中足以发挥潜能使导弹达到4马赫左右的巡航速度。

  由此可见,流星导弹凭借着发动机的巨大优势,射程能达到140km,巡航速度能达到4马赫,足以被称为一款为超视距空战量身定制的装备。

  而且,由于流星同样具备双向数据链等先进中距空空导弹上普遍的应用的技术,比起中美俄的同种类型的产品也不遑多让。

  对中国的霹雳-12和霹雳15、美国的AIM-120C-7和AIM-120D、俄罗斯的R-77-1、欧洲的流星进行对比。

  凭既有双脉冲发动机带来的射程优势,又有体现在多机种A射B导上的信息化优势,还有捷联惯导/北斗卫星组合+双向数据链修正+主动雷达末制导的复合制导优势,是目前性能最均衡的中距空空导弹。

  当然,最重要的优势体现在其双脉冲发动机的设计上,该设计将燃料分为两部分点燃,第一部分燃料负责进行导弹远距离高空抛射,在第一部分燃料耗尽后,导弹开始接近目标,此时第二部分燃料点燃,大幅度提高导弹射程和末段能量,进行俯冲击中敌机。因此笔者将其排在第一。

  同样具备双向数据链带来的信息化优势,在制导方式上同样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由于其沿用了AIM-120C-5/C-7的发动机,导致其射程或许不如霹雳-15,因此屈居第二。

  装备了变流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这是其相对中美俄同种类型的产品的一大优势,但发动机同样带来了一些劣势,例如其前40公里的飞行距离无法飞到2.5马赫,并且其冲压发动机在加速至4马赫前需要30秒等。与其对比,AIM-120D导弹的氧化剂充足,只需3秒就能加速到4马赫。

  当然,冲压发动机不需要氧化剂的设计减轻了导弹重量,但其两个进气道却增大了高速阻力。并且,这种设计还带来了高空性能差、大迎角机动性差等弊端,因此笔者将其排在第三。

  则由于网状尾翼带来的阻力影响了能量,信息化水平也比较一般,所以排在第五。

  科技在发展,我国在空空导弹方面的探索不会停止,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某型超远程空空导弹会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如果战争来临,这款超远程空空导弹的尾焰,将会成为海对岸的敌人生前目睹的最后一抹亮光。

  随着乘波体高超音速弹道导弹、双锥体高超音速反舰弹道导弹在我火箭军的大规模列装,以及目前10个已经或准备接装歼-20的作战部队足以在2027年前形成战斗力的局面,加上我国第三艘航母在几个月后扬起的浪花,目前大洋两岸装备列装的时间差已经势不可挡,我国多款先进装备的战斗力形成时间注定早于主要假想敌。

  对我军而言,最重要的是时间。2016年,南海方向战云密布,我军成立了前指部,某位军委领导统筹指挥全局,海、空、火三军的司令或指定的副司令担任副手,东风-21D在南方的崇山峻岭中引弓待发,可见我军在军改方兴未艾时就有与敌玉石俱焚的决心。

  如今,军改已经取得卓越成果,我军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为在强敌介入的情况下打赢那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多军兵种联合信息化登陆作战增添了底气。

上一篇:全球最快五款空空导弹俄罗斯占据三席最高速度能达到6马赫

下一篇:【48812】导弹的原理是什么?导弹分类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