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建动态

撑起红色帝国海上核保护伞苏联俄罗斯海基潜射弹道导弹全图集

发布时间: 2024-04-08     信息来源: 党建动态

  科罗廖夫领导设计的苏联第一款国产导弹是基于苏联对德国V-2弹道导弹技术资料的研究和测绘仿制改进而来的R-1型弹道导弹,北约代号SS-1“憎恨”。苏联设计部门围绕着R-1导弹的上舰提交了多种方案,同型产品并未在任何一艘苏联海军舰艇上出现,但为苏联海基弹道导弹研制积累了宝贵经验。

  继R-1型弹道导弹以后,科罗廖夫又主持设计了R-2型弹道导弹,导弹编号8Zh38,北约代号SS-2“同胞”。

  苏联海军并未实际装备该型导弹。但海军在1951~1953年间还是向第17中央设计局、第45中央设计局以及第53中央设计局下达了在68型轻巡洋舰和41型驱逐舰上配备R-2型弹道导弹展开研究,但没有下文。

  全弹重4吨,弹长7.836米,弹径0.88米,翼展1.89米,最大射程30千米。

  该型导弹基于德国二战时研制的“瀑布”型防空导弹研制,1949年至1950年,R-101型导弹首先完成了陆上试射。由于该弹的飞行轨迹呈高抛弹道,因此它既能摧毁高度在5千米以内的空中目标,又能像弹道导弹一样用来打击地面目标。

  1951年8月17日,苏联部长会议决定停止R-101导弹的研制工作,不过在研制R-101导弹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都被充分吸收应用到了下一型海基弹道导弹的研制和试验当中。

  全弹重5.466~5.482吨,弹长10.349米,弹径0.88米,翼展1.76米,最大射程250千米(常规弹头),150千米(核弹头)。

  1954年1月26日,苏联决定以外形简洁且尺寸适中的R-11/R-11M型战术弹道导弹(导弹编号8A61/8K11。北约代号SS-1B“飞毛腿-A”)为母型为海军开发海基弹道导弹,代号为R-11FM,导弹编号8A61FM。完成靶场试验的该型导弹成功装备苏联海军,成为苏联海军第一代批量装备的海基弹道导弹,部署在首批629型弹道导弹潜艇上。

  全弹重13.7吨,弹长11.855米,弹径1.35米,翼展1.91米,最大射程600千米。

  该型导弹是苏联第一种专门用于装备潜艇的综合系统,在此之前的苏联海基弹道导弹无一不是从陆基导弹改进而来的,北约代号SS-4“衬衣”。1960年10月13日,R-13型海基弹道导弹正式列入装备,配备在部分629型柴电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早期建成的5艘629型潜艇上使用的是R-11FM导弹)和所有的658型弹道导弹核潜艇上。1973年退役。

  全弹重18.5吨,弹长15.5米,弹径1.56米,翼展2.8米,最大射程1000千米。

  为第385试验设计局的火箭专家扬格利主持设计,该弹的技术设计于1956年9月完成。

  由于当时第385试验设计局慢慢的开始着手研发能从水下发射的R-21型潜射弹道导弹,再加上第586试验设计局同期正忙于R-14“丘索瓦亚河”型中程弹道导弹(北约代号SS-5“短剑”)和R-16型洲际弹道导弹(北约代号SS-7“鞍工”)的研制工作。因此,射程短、尺寸巨大又复杂的R-15型海基弹道导弹只好被放弃。

  本厂长绘制的R-21型潜射弹道导弹(上)和R-21M型潜射弹道导弹(下)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在1959年5月13日通过的第514-232号决议转交给了第385特种设计局负责,克莱曼为主任设计师。

  1963年5月,R-21型潜射弹道导弹正式列装,替换了之前在629型弹道导弹潜艇和658型弹道导弹核潜艇上使用的R-13型弹道导弹,北约代号SS-N-5“塞尔维亚人”。经过改装的629型和658型潜艇分别获得了629A型和658M型的工程号,这些潜艇一直服役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

  1961年初,由马克耶夫领导的第385特种设计局与第7中央设计局开始了D-5Zh型液体燃料导弹系统和D-5T型固体燃料导弹系统这两种新型海基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工作,并计划择优装备在第18中央设计局正在设计的第二代弹道导弹核潜艇667型上。之后D-5T型固体燃料导弹系统下马,D-5Zh型液体燃料导弹系统继续研制。

  D-5Zh型导弹系统分为潜射版本(射程2000千米)和舰射版本(射程2500千米)。水面水下平台上搭载的导弹外形大相径庭,发射方式也不一样。其中潜射版是从部分注水的发射井中发射的,舰载版则采用不注水的“干式”发射。

  然而,就在第18中央设计局向前来视察的苏共中央书记赫鲁晓夫汇报667型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研制进度并展示模型时出现了意外。赫鲁晓夫当即下令中止667型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作为其载弹的D-5Zh型导弹系统也随之取消。其舰载反舰弹道导弹一部分技术成果被应用到了后来开发R-27K型反舰弹道导弹上。

  R-27型潜射弹道导弹(导弹编号4K10)由马克耶夫担任总设计师,研制工作完成后,R-27型导弹从1965年9月开始步入发射试验环节。1967年1月至11月进行联合飞行试验。1968年3月13日正式列装海军,北约代号SS-N-6“塞尔维亚人B”。

  该型导弹和R-27型弹道导弹平行开发(导弹编号4K18),虽然同用一个代号,但外形有较大变化,是苏联海基弹道导弹发展之路上颇具创造性的一个型号。

  R-27K型反舰弹道导弹在在完成发射试验环节后于1975年9月2日正式装艇。但直到1982年之前,R-27K型导弹始终没进入战斗值班状态,未能大量装艇使用,但西方还是为其分配了SS-NX-13的北约代号。

  1971年6月10日,第385特种设计局在总设计师格列布涅夫的领导下开始研制R-27U型潜射弹道导弹。由于是在成熟的R-27型弹道导弹基础上研制,所以R-27U型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制工作仅用时15个月即告完成,之后从1972年9月起开始做国家飞行试验。国家试验于次年8月全部结束。所有R-27型弹道导弹于1988年至1991年退役。

  R-29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导弹编号4K75)于1964年9月28日被批准研制。1974年3月31日,R-29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系统被列入装备,北约代号SS-N-8“叶蜂”。装备数量280枚,分别装备于18艘DⅠ型核潜艇(每艘装备12枚导弹)、4艘DⅡ型核潜艇 (每艘装备16枚导弹 )、1艘H-3型核潜艇 (装备6枚导弹)。

  第385特种设计局在研制配备R-27K型反舰弹道导弹系统的同时,还对另一种在大气层内飞行段进行末端修正并装有自动导引装置的R-33型潜射反舰弹道导弹展开了研究与设计工作。与同一时期正在发展的R-29型潜射弹道导弹有直接的技术关联。

  1974年6月,R-33型反舰弹道导弹的方案设计完成并在1975年将其提交给海军装备研究院审核,但因为其计算射程只有要求射程的75%,因此经过研究后,苏联政府决定终止R-33型反舰弹道导弹的继续发展。

  全弹重36.3吨,弹长13.63米,弹径1.8米,最大射程9100千米。

  《反弹道导弹条约》签订后,苏联政府在1976年8月指示第385特种设计局研制对已列装潜艇部队的R-29型潜射弹道导弹进行改进,取消了安装在导弹第二级贮箱、仪器舱以及战斗部上的假目标和分离发动机。在拆除了这些用来突破假想敌反导系统的突防设备后,新的P-29D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导弹编号4K75D,北约代号为SS-N-8 Mod 2)装备在4艘667BD型弹道导弹核潜艇上。

  全弹重33.35吨,弹长13.435米,弹径1.8米,最大射程6500千米。

  该型导弹是在R-29型弹道导弹基础上增加了多弹头独立制导的能力的结果,采用了全新的弹体布局、结构方案和制造工艺方案,同时又最大限度地沿用了第二代潜射洲际弹道导弹R-29的艇载发射装置、气动液压保障系统和地面设备,使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研制。1976年12月30日所以试射完成,1977年8月列装,导弹编号3M75R,北约代号SS-N-18 Mod 1“魟鱼”。可选配0.45兆吨TNT当量单弹头(单弹头时的射程延伸至9000千米)、采用小当量改良装药三弹头或7个分导式弹头的改进型被称为R-29RL型导弹;装备有小当量高速战斗部改型被称作R-29RK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

  该型导弹是鉴于装备941型核潜艇的R-39型固体燃料弹道导弹成本过高而责成第385特种设计局在R-29R型弹道导弹基础上研制的一型性能向R-39看齐,但“低成本”的发展型。利用R-39导弹的技术对R-29R进行“升级”,使其在战斗部数量、装药威力、最大射程、圆概率误差等多项战术技术性能上得以大幅度的提高。1986年2月,R-29RM导弹被列入装备,北约代号SS-N-23“轻舟”。1988年,新增加了“格洛纳斯”系统和抗核爆能力的R-29RMU型导弹列装。

  该型导弹是苏联第一种海基固体燃料弹道导弹系统,由科罗廖夫负责设计,随着苏联工业部门对复合固体燃料工艺的掌握,D-6型导弹系统沦为了落后的第一代导弹系统,其研制工作不久后就被苏联政府叫停。此外,该导弹系统的样弹(模型弹)还曾参加了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的阅兵式,但在阅兵式上公开亮相的导弹外观已经跟此前完成的两个导弹设计的具体方案大相径庭,其目的似乎更多是为了迷惑西方的军事观察家。

  根据苏联政府在1960年启动的一项科学研究工作又提出了第二款固体燃料导弹系统,代号为D-5T。其射程估计在1500~2000千米左右,计划装备在由661型高速飞航导弹核潜艇衍生出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上。该系统最后也止步于“研究”,在第16中央设计局拿出了若干后潜艇布置方案后就销声匿迹。

  RT-15M型导弹由总设计师米洛斯拉夫主持设计,在RT-2型陆基弹道导弹(导弹编号8K98,北约代号SS-13“野人”)的截短版本,原计划RT-15M型固体燃料潜射弹道导弹应该在1964年就应服役,而实际上其研制进度严重落后于时间表,该弹一直到1964年夏天才完成了两次模型弹的发射工作,由于导弹研制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困难,而且性能远远达不到设计的基本要求,苏联政府不得不在1963年7月以决议形式下令暂停RT-15M导弹的开发工作,1964年3月24日宣布下马。

  全弹重26.84吨,弹长12.06米,弹径1.542米,最大射程4200千米。

  R-31型固体燃料海基弹道导弹(导弹编号3M17),参与该导弹系统研制工作的单位包括自动化设备科学研究所(负责弹载和艇载控制管理系统的研制)、“玛瑙”中央科学研究院(负责艇载数字计算机系统)、彼尔姆机械制造设计局(研制二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及火药蓄压器)、运输机械制造设计局(研制地面设备及装载设备)。

  1972年4月至1979年底,该型导弹进行漫长的国家试验工作,到1980年完成全部验收工作前,在试射消耗了51枚R-31导弹(含模型弹)。随后正式列装苏联海军,北约代号SS-N-17“鹬”。

  1973年9月16日,根据苏联部长会议第692-222号决议,开始正式发展配用“台风”海基战略系统的R-39型三级固体燃料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导弹编号3M65,北约代号SS-N-20“鲟鱼”)。1974年12月,第385特种设计局完成了R-39型导弹的初步设计方案。

  1977年9月1982年12月,该型导弹进行了波折不断的国家验收试射工作,其中被海军勒令退回整改一次。1983年5月,根据政府命令,R-39型固体燃料潜射洲际导弹正式列装。导弹编号3M65U,1988年1月正式列装。

  该型导弹是第385特种设计局根据1984年4月和1985年5月苏联部长会议两次下达改进R-39型导弹系统的命令推出的改进型,最大的改进是安装了新的小型分导式核弹头,并增大了分弹头的散步范围,同时在导弹的主动飞行段和多弹头制导段加入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即“格洛纳斯”),使导弹的圆概率误差进一步降低。

  R-39型海基弹道导弹的表现难以让苏联海军满意。1985年11月,第385特种设计局继续开始新型导弹系统的试验设计工作,于1986年3月11日真正开始启动了代号“远洋帆船”的R-39UTTH型三级固体燃料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导弹编号3M91)的研制工作。

  R-39UTTH型导弹的在外形上与R-39导弹相仿,但其射程、弹头威力、最大投掷质量、命中精度都为苏联海基弹道导弹中的翘楚,堪称水下“撒旦”。1991年开始了小批量试生产。但多次地面试射失败让俄军方对这种导弹失去了信心。在1997年11月19日进行的第三次地面试射又一次失败后(前两次也都失败了),1998年9月R-39UTTH型导弹的研制工作终止,原计划的后5次试射也因此被取消。

  该型导弹是在陆基“白杨-M”(北约代号SS-N-27“镰刀-B”)洲际弹道导弹基础上研制的,从1998年9月开始的修改设计工作进展迅速,1999年上半年就已完全结束。

  2005年9月27日,“圆锤”导弹首次试射,成功命中预定目标。同年12月21日,同一艘核潜艇第一次以水下状态成功发射了“圆锤”导弹。但随后的几次发射接二连三的失败,最终2010年10月,“圆锤”导弹总设计师所罗门诺夫引咎辞职。2011年“圆锤”导弹进行了5次成功的试射,最终于2012年郑重进入俄海军服役。

上一篇:胡塞配备继续发起海上进犯反舰才能怎么?

下一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将会集展现一批导弹武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