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三军导弹装备一览表
50年代,台湾就从美国购得“大力士”地对空导弹。此后,台湾通过采购,或以与西方国家技术合作方式生产了少数的导弹,包括地对空、地对地、地对舰、空对地、空对舰、空对空、舰对舰,以及反导导弹、辐射导弹等。台湾的导弹由陆、海、空三军归类使用。陆军主要装备地对空、反坦克、岸对舰等导弹,并拥有两种类型的战术地对地导弹,它们包括“陶”式反坦克导弹、“地狱火”反装甲导弹、“标枪”反坦克导弹、“昆吾”式反坦克导弹、“青峰”地对地导弹、“天弓”战术地对地导弹、“天弓”一型与二型地对空导弹、“鹰”式地对空导弹、“爱国者”二型反导导弹、“天弓”三型反导导弹、“小槲树”导弹、“雄风”一型与二型岸对导弹等。
美陆军发展的第二代反装甲导弹,管式发射,光学瞄准、红外线跟踪、有线制导。台湾从美国购进了“陶”式基本型和“陶”改、“陶”2B等3个型号此类导弹,用于装备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其使用较为灵活,可车载与机载发射。“陶”2型的射程由原来的3公里增大到3.75公里,静破甲厚度由原来的600毫米增大到1030毫米,具备了对付披挂反应装甲目标的能力。但它过于笨重,不便步兵携带,能见度不良时严重影响射击效果;有线制导的方式使射程受到限制,发射平台易遭台火力打击。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陆军直升机专用激光制导导弹,大多数都用在反登陆作战,台湾于1999年5月从美国购得240枚,装备在AH-1W“超级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和OH-58D战搜直升机上。它于1972年开始研制,1984年随机装备部队。最大射程7000米。全武器系统由导弹、发射装置和异置的激光指示器组成。弹径177.8毫米,弹长1779毫米,弹重43公斤,双锥串联式战斗部重9公斤,可配用多种激光指示器。
美国陆军单兵使用的轻型反坦克导弹,兼有反直升机能力。1989年6月开始研制,现仍在研制中。采用红外焦平面阵导引头,是一种实现全自动导引的新型反坦克导弹,具有昼夜作战和发射后不管的能力,射程1000米。全武器系统由导弹和发射装置组成。系统全重22.5公斤,弹径114毫米,弹长957毫米,弹重11.8公斤,垂直破钢甲750毫米。
1976年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设立“青峰计划管制室”,开始研制“青峰”地对地导弹。依据“青峰计划管制室”的规划目标,“青蜂”导弹的射程预计达300公里,当时7次在屏东九鹏基地试射,并完成“全功能导弹”试射命中目标。但在美国的压力下,台湾于1982年终止研究计划。不过,据台湾内部透露的消息指出,当时台湾已造出射程达100公里的地对地导弹,只是最终没有量产和部署。
90年代中期以后,李登辉秘密指使进行中程地对地导弹的研制,并把相关研究计划分散在各个部门,成立“天戟计划”。今年6月10日,台新闻媒体报道已生产和部署战术地对地导弹,数量在10-50枚之间。据称,在美国关键技术与零件转移的前提下,台“中科院”研制战术地对地导弹终获重大突破。该型导弹以现役“天弓”导弹为架构,使用“天弓”导弹发射架,可以固定和机动发射,其射程不及100公里,方内部仍以“天弓导弹”称之。目前,正在此型导弹基础上研制中程地对地导弹和巡航导弹。
台湾于1985年试射此型导弹,1993年正式装备部队。弹长5.5米,弹径约0.4米,翼长0.9米,是一种中、低空防空导弹,射程30-40公里。发射架为机动式四联装发射箱兼贮运箱。发射架长9米,宽2.5米,高约4米,由一辆5吨级拖车拖行。该型导弹采用半主动雷达波束制导,导弹速度达3至4马赫;也有红外制导型,采用近炸与触发双重引信。其机动性能好,可拦截快速及小型空中目标,能执行要地防空和野战防空任务。
在“天弓”一型基础上于90年代初发展出来的中高空地对空导弹,90年代中期装备。导弹采用两级火箭助推器,射程达100公里;弹长7.5米,弹径0.5米,翼展约1米。发射架为固定方位、可变仰角箱式,通常在85度仰角时发射,存贮与发射架合二为一,发射箱可重复使用。此型导弹采用比例引导加末端主动雷达制导。它可攻击不同性能的中、高目标,具有对付多目标的作战能力。
美国研制的第三代全天候、多用途地对空导弹,于1967年开始研制,1985年装备美军,台湾于1996年从美国购得3套约200枚此型导弹,部署在台北地区。导弹系统由1辆相控阵雷达车、指挥控制车、电源车和4-8辆发射车组成。导弹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全长6.06米,弹径0.4米,发射重量901公斤,弹头采用近炸引信高爆炸药和高速碎片,飞行速度5马赫,制导方式为命令和导弹跟踪制导,亦可用人工控制制导。它能在电子干扰环境下拦截高、中、低空来袭的飞航式空袭兵器,包括飞机和巡航导弹,也能拦截地对地战术导弹。这种导弹首次使用在海湾战争中,据美国官方称命中的几率是51.2%,但实际上不会超过30%。而且由于拦截距离较近,导弹残体对目标仍有较大的破坏作用,软件故障也导致导弹不能发射或误射。
1998年9月15日,从屏东基地发射反导弹导弹,拦截一枚从台东县成功镇发射的靶弹,在兰屿和大武外海上空击中靶弹,台“国防部”发言人室当天证实有此项“天弓系统”反导弹演习。这是第三次进行此类导弹的试射,第一次是1997年,第二次是1998年7月。据悉,此型导弹是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于90年代中期开始研发的反弹道导弹系统,亦称ATBM反导弹系统。它以“天弓”Ⅱ型导弹为基础,规划2000年前完成各种测试,于2001年以后开始量产,部署在台湾中、南部地区。
亦称“鹰”式导弹,美国1954年研制,1964年开始装备的全天候中低空防空导弹,台湾先后从美国采购了多批此类型的地对空导弹,台湾陆军拥有的数字大概在500枚左右,装备了4个营,每营24-30部发射架。此型导弹可用于拦截中低空飞机和巡航导弹,主要用来拦截速度小于2马赫的低空飞机。总系统由导弹、三联装发射架、一辆中空目标搜索雷达车、一辆低空目标搜索雷达车组成。弹长5.03米,弹径360毫米,弹翼1.2米,最大速度2.5马赫,最大射程40公里,作战高度18公里,反应时间26-34秒。它采用脉冲搜索雷达,探测距离为70-75公里。
也叫“小槲树”导弹,60年代美国陆军从“响尾蛇”空空导弹改制而成的MIM-72A基本型防空导弹,分为A、C、E、G、H等型号,大多数都用在保卫机场等要地。台湾于1973年开始向美国购买此型导弹装备在驱逐舰上,90年代初购买C型装备陆军独立装甲防空炮连,共有500多枚。其发射重量为84公斤,长2.9米,弹径122毫米,尾翼展0.64米,装有重4.54公斤的高爆弹头,最大射程为5公里。这种防空导弹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使用起来更便捷,采用光学瞄准加被动红外线寻的制导。但导弹射短、射高小,杀伤威力低。
台湾称“针刺”导弹,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在“红眼睛”导弹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肩射式近程防空导弹,1981年2月开始装备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90年代中期,台湾从美国购进该型导弹,装备陆军地面部队或OH-58D直升机上。大多数都用在野战防空,对付低空、超低空飞机和直升机,也可作为直升机空战武器使用。导弹射程300-5000米,射高10-3000米,速度2.2马赫。其导引头灵敏度较高,抗干扰能力较强;体积小,重量轻,便于隐蔽机动;操作简单便捷,可靠性高。
台湾海军主要装配了美制“鱼叉”反舰导弹、“标准”舰舰导弹、“小槲树”舰空导弹、“阿斯洛克”反潜导弹,以色列制“迦伯列”二型反舰导弹,以及台湾自制的“雄风”一型与“雄风”二型舰对舰导弹、“雄风”三型超音速反舰导弹。
美国麦·道宇航公司研制的全天候高亚音速掠海飞行的飞航式反舰导弹,用于攻击130公里以内的海面目标。1969年开始方案论证,1977年3月研制结束,1979年装备飞机。弹长4.63米,弹径344毫米,翼展910毫米,弹重522千克,飞行速度0.9马赫(倍音速),射程130公里,采用中段惯性、末端主动雷达导引的制导方式,导弹飞行末段采用掠海飞行弹道,能同时根据所攻击目标的位置选择多种攻击航路。全武器系统包括载机和导弹两大部分。其特点是能使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舰队获得高度机动的远距离反舰能力,可一弹多用,命中率高(95%),抗干扰能力强,射程远,具有选择飞行路径和多枚导弹协同攻击的能力,是目前现役的西方反舰导弹中最先进的一种。
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的第二代中程舰对空导弹,又称SM-1。1964开始研制,1969年装备美国海军,80年代末台湾海军从美购进了近200枚该型导弹,装备“阳”字号驱逐舰和“成功”号导弹护卫舰上。其航程为46公里,为半主动雷达制导,速度为2马赫,发射时需调整舰的航行方向,最大高度为20公里。与它相配的还有“标准”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其具有相当强的通用性,每一枚导弹配备有任何发射系统介面连结所需的软件,可发射“标准Ⅱ”区域舰空导弹或台湾自制的“天弓”导弹,还可与“长白”相控阵雷达相配合构成防空武器系统;可连续、快速发射,主要用来对付中、低空飞机和飞航式导弹,还可当作反舰导弹使用,是一种有效的舰队区域防空武器。
台湾从美国购买的一种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是由“响尾蛇”空空导弹发展而来的,大多数都用在海军舰艇的近程防空。弹长2910毫米,直径130毫米,翼展640毫米,重量86公斤,飞行速度1.5马赫,最大射程5公里,最大射高2500米,制导方式为光学瞄准加被动红外,有4联装和6联装两种发射装置,主要装配法制“康定”导弹护卫舰及“阳”字号驱逐舰上。
美国60年代开始装备在水面舰艇上发射的短程反潜导弹,70年代卖给台湾,台湾有12艘驱逐舰装有此型导弹,它是台湾海军水面舰只的主要反潜武器。弹长4.6米,弹径325毫米,发射重量435公斤,射程2-10公里,垂直发射45公里,反潜深度300-400米,速度1马赫。由一枚MK46鱼雷及一固体火箭推进器组合而成。其火控系统为MK114,包括MK53攻击战术显示台、MK134计算机等。台湾使用的是MK112八联装发射装置。
该型导弹是以色列于1962年研制的一种亚音速飞航式近程反舰导弹。一型为基本型,1968年生产并装备以军海军部队;二、三型为发展型。1974年,台湾海军从以色列购买了二型(称“天使”)导弹,装备在部分“阳”字号驱逐舰上。80年代初,随着台湾仿制“伽伯列”而成的“雄风”一型导弹的生产和装备,“伽伯列”导弹逐渐被“雄风”导弹所取代。“伽伯列”二型导弹的射程为36公里,飞行高度为2.5-11米,速度0.7马赫。其特点是飞行高度低,一般雷达难以发现;使用范围广,既可攻击大中型水面舰艇,也可攻击小型船只,精度高。但其制导系统易受天候条件影响,抗干扰能力一般。
台湾仿照以色列“伽伯列”二型导弹研制的一种近程反舰导弹。1979年底试射,1980年开始装备台海军舰艇部队,是台湾海军驱逐舰、导弹快艇和岸基反舰导弹部队的主要反舰武器。其射程为36公里,半主动制导,速度0.7马赫,飞行高度100米。弹长3.41米,弹径340毫米,翼展1.35米,发射重量520公斤,弹重500多公斤,弹头重75公斤。制导雷达为RTN-10X或HR-76C。发射装置为通用贮运发射箱。装配在驱逐舰和导弹艇上。其弹道低攻击较突然,但弹速低,易被拦截。
在“雄风”一型导弹基础上,参照美国“鱼叉”反舰导弹的设计而研制出的一种中、远程反舰导弹,1991年开始正式装备台海军“阳”字驱逐舰、“成功”级导弹护卫舰和岸基反舰导弹部队。其采用小涡轮喷气发动机,有效射程为60公里,超视距射程最大80公里,速度为0.85马赫,在无干扰情况下命中的几率是95%,命中精度误差不超过50米。采有惯导加末端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火控雷达为RTN-10X火控雷达,具备超视距作战和发射后不理能力。它采用箱式运输,发射、勤务性较好;一弹多型,通用性能较好;但飞行速度低,易被拦截。
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在“雄风”二型导弹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长程超音速舰对舰导弹。该型导弹于9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1999年6月发展出“擎天”试验载具,2000年11月完成全部研究工作,今年进行首次试射。该型导弹采用冲压式发动机,飞行速度可达2马赫,射程达接近500公里。“雄三”导弹为了扩大射程,增加了弹长与弹径,故其体积非常庞大,因此它不会全面取代台湾主力战舰上的“雄二”反舰导弹,而会配属于台湾本岛、澎湖、东引等地的岸射阵地中,未来也有一定的可能配置在“成功”级导弹护卫舰和“基德”级导弹驱逐舰等大型舰艇上。还计划在此型导弹基础上研发攻击陆上目标的巡航导弹。
台湾空军的导弹库由机载空对空导弹、空对地导弹、地对空导弹与反辐射导弹组成,它们包括美制“响尾蛇”AIM-120与AIM-9L型空空导弹、美制“麻雀”空空导弹、法制“米卡”与“魔术”空空导弹、台湾自制“天剑”一型与二型空空导弹、美制“麻雀”地空导弹、美制“小牛”与“小斗犬”空对导弹、台湾自制反辐射导弹等。
美军现役中最主要的中程空对空导弹,也是美国战机21世纪的主力空战配备。其最大射程可达80公里,飞行速度接近4马赫。2000年4月,美国批准售台200枚此型武器。它配有先进的脉冲多普勒式雷达装置,具有射后不理能力,当飞行员决定发射导弹时,机载电脑将进行数据对比和修正并最终击中目标。目前,该型导弹已发展出AIM-120C的最新型,将装配在美国F-22最新战机上。台湾多年前就要求购置此型导弹,但美国“担心破坏台海均势”,所以迟未同意;2000年美国决定卖给台湾后,但又附加了必须储存于美国本土的条件,如果中国从俄罗斯获得功能近似的AAX-12导弹,美国再把AIM-120导弹交给台湾储存。
美国研制的“响尾蛇”系列导弹中的第三代产品,性能较第一、第二代有了较大提高,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较广泛的空空导弹之一。台湾空军自1957年以来,先后订购装备过AIM-9B、AIM-9J、AIM-9N和AIM-P4等型号。1992年,台湾又购买了900枚此型导弹,主要装备F-16战机。“响尾蛇”导弹长2.87米,直径127毫米,射程17.7公里,速度2马赫,飞行时间60秒,由红外线制导。其特点是:具备离轴发射能力,不相同的型号为39-90度,可攻击60-180度扇区内目标;导引灵敏度较高,抗干抗能力较强,可全天候使用;能攻击大角度空中目标。
美国在AIM-7D“麻雀”空对空导弹基础上改而成的一种中程空空导弹。1964年装备美国空军。台湾于1991年从美国购买了600枚此型导弹,装备空军的F-104和F-16战斗机。该弹最大射程为18公里,采用红外线寻的,半主动雷达制导,可在各种各样的气候条件下使用,能远距离迎头攻击,精度较高,具有较佳的抗电子干扰能力和俯视俯射能力。
台湾称“云母”导弹,是配置在法制“幻影”2000战斗机上的武器系统,由法国玛特拉公司于1985年开始研制,1993年投产。1992年,台湾从法国购买60架“幻影”2000战机的同时,购买了1000枚此型导弹。采用喷流偏转与气动舵面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具发射后不理能力,机动性与抗干扰的能力比较强,可根本不同任务配备不同的导引头,可用来攻击高空高速战机、低空直升机和来袭导弹,最大射程55公里,属于比较先进的中距离空对空导弹。
它是法国玛特拉公司在“魔术”R550基础上改进而成的空对空武器,配置在台湾从法国购得的“幻影”2000战机上,与“云母”导弹一起作为“幻影”战机的标准装备。采用多元红外探测导引头,灵敏度较高;配有抗干扰电子设备,有较强的抗干扰的能力;既可控制发射,又可自主发射。其最大射程为10公里,最小射程500米,大多数都用在近距格斗,也可用于拦截,可全天候作战,具有全向攻击能力,还可适用于各种飞机。
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于80年代初自行研制的第三代空空导弹,是一种高性能、中近程空战武器,性能与美制“响尾蛇”AIM-9L导弹相似。该型导弹于1986年4月试验成功,1988年开始生产,1997年开始装备台湾空军,主要配备在台湾自制的IDF战机上。该型导弹弹长2.87米,直径 127毫米,弹重92公斤。动力装置为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17.7公里,有效射程10-15公里。导引头灵敏高,攻击角度比较大,抗扰性能较好。采用红外线制导和环形高爆战斗部与激光近炸引信,毁伤概率较高,离轴发射较度较大,可跟踪和攻击大角速度机动目标。
台湾在“天剑”一型导弹的基础上研制出的一种代空空导弹,1988年首次公开,1989年试射,1991年正式投入批量生产,90年代中期以后装备部队,主要作为台湾自制的IDF配套武器。导弹全长3.6米,发射重量约190公斤,配有30公斤的高爆片弹头。其动力装置为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射程30-40公里,速度2.5马赫,采用主动雷达导引。其特点是:射程较远,可实施超视距攻击;全天候、全高度、全方向攻击,可同时攻击多个目标,歼毁概率较高;采用了主动近炸引信和触发引信,杀伤力较强;有一定的抗电子干扰能力。
美国在“麻雀”三型空对空导弹的基础上改装而成的一种全天候、近程中低空防空导弹,通常与其他防空武器结合使用。80年代初,台湾空军从美国购买了首批200枚该型导弹,与从瑞士采购的35毫米双管高炮组成“天兵”防空系统,担负要地防空任务。1992年,又购入了600枚。现在,台湾空军已在3个高炮营装备了四个“天兵”系统,每个系统由2门双35毫米高炮、二部4联装“麻雀”导弹发射架和1辆搜索、追踪雷达车组成,每连装备2套系统。其最大射程为22.2公里,有效射程10公里,最大射高10公里,有效射高8公里,杀伤半径12-15米。它采用单脉冲雷达导引头和主动雷达引信;火力密集,弹速与反应速度快,战斗部威力大,歼毁概率较高。但抗干扰能力平平,在低空和一定强度的电子干扰下,作战效能受到影响。
美国为空、海及海军陆战队研制的空对地导弹,主要用来攻击坦克、装甲车、导弹发射场、炮兵阵地钢筋混凝土掩体、工事等硬体目标。它于6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1971年生产,现有A、B、C、D、E、F、G等型号。1977年,台湾向美国订购了500枚AGM-65B型“小牛”式导弹,1978年随F-5E战机运抵台湾,用于攻击地面和水面目标。该型导弹长2.49米,直径305毫米,弹重307公斤,射程为0.6-48公里,命中率85%。它采用改进的电视导引头,使飞行员能在较远的距离上控制导引头锁定目标,减少载机在目标区的暴露时间;战斗部威力大,可有效打击地面装甲目标或者小型船艇。但易受雨、云、雾及烟等自然条件影响,只能在昼间晴天使用。2000年8月,美国售台“小牛”改良型空对地导弹,即AGM-65F型。2001年9月,美国售台最先进的AGM-65G型“小牛”导弹。AGM-65G导弹不仅增加了射程,还能够拦截300磅穿甲破片弹头,能用来有效攻击陆上大型目标。
美国马丁·马丽埃公司在“小斗犬”原型AGM-12A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一种近程空对地(舰)导弹。该弹于1960年开始装备美海、空军,后又发展了C、D、E等多种型号。60年代中期,台湾空军从美国采购了850枚AGM-12B“小斗犬”导弹,装备在F-5E战机上,大多数都用在攻击地面点状目标,如雷达、桥梁等,也可用于攻击海上目标。它装备了114公斤高爆炸药,战斗部威力较大;射程9.5-12公里,射速2.4马赫。但它只能晴天使用,命中精度较低,实战使用时常常偏差目标200-300米,在目标严密设防、天气恶劣的条件下效能不佳。
台中科院于2000年9月试射反辐射导弹。其原型弹能够在锁定电波频道后稳定循电波来源俯冲攻击,并依对方防空雷达所发射的雷达波,循迹追踪雷达所在的位置,摧毁目标。方人士称,台湾研制的反辐射导弹,是效法美军60年代将AIM-70“麻雀”导弹改装成AGM-45“百舌鸟”反辐射导弹的经验,只不过台湾所研发的“寻标器”较美方的水准高,性能甚至直逼美军现役的AGM-88型HARM系列高速反辐射导弹,具备强烈的主动攻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