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穿透性制空:空中作战新趋势

发布时间: 2024-05-21     信息来源: 新闻中心

  ●穿透性制空作战中,要运用高性能制空平台和远程精确弹药持续穿透突防、实施纵深打击。

  ●穿透性制空作战中,要充分的利用装备体系信息优势,构建起一体化的实时战场态势感知网络。

  ●穿透性制空作战中,要围绕增强作战体系弹性和灵活性,形成此断彼通的弹性高效杀伤网。

  ●穿透性制空作战中,要兼顾“软穿”和“硬穿”,以灵活多变的创新战法释放多任务作战能力。

  当前,随着军事技术与武器装备不断迭代发展,世界军事强国空防体系配置、空天防御能力不断的提高,给传统空袭与制空作战带来了极大挑战。穿透性制空作战,着眼大国之间空中作战、争夺战场制空权,强调在强对抗和高威胁的复杂空战环境下,协同运用多领域、多方向、多类型的精锐空中作战力量,穿透敌方严密设防的防空体系,在敌纵深对其重点目标群实施有效侦察和平行打击,以有效夺取所在区域的制空权,确保联合作战行动成功。这一概念的提出,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反映了智能化空中作战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以强打弱、以强胜弱是普遍性的战争制胜机理,高性能的先进武器装备是达成穿透性制空作战的物质基础。这样的作战平台应具有全向全频谱隐身和信息承载优势,可穿透对手的空天防御系统,精准高效输出“武力”,使对手面对短时间、高强度的激烈对抗难以喘息和回旋,进而达到“一锤定音”的突防打击效果。

  随着航空技术发展和空中战争形态演变,空战制胜机理从能量制胜向信息制胜,再向决策制胜不断跃升。自始至终,高性能的先进空中平台拥有的能量优势、信息优势、智能优势,都是赢得空中作战胜利不可或缺的砝码。穿透性制空作战的装备体系,通常由多种任务类型的先进制空作战平台组成,具有一体化、网络化、隐身化特点,兼具远航程、高载弹量等先进性能;构建穿透制空作战能力,要打破传统制空装备发展思路,运用体系思维打造新一代空中优势装备“系统簇”。这其中,具有强大穿透性制空能力的先进作战平台处在核心地位。在新型穿透性制空作战平台形成作战能力之前,可以靠现役最先进的隐身平台充当遂行穿透作战任务的组织者和先行者角色。

  未来穿透性制空作战中,要运用高性能制空作战平台和远程精确攻击弹药持续穿透突防、实施纵深打击。各型作战装备通过协同编组、高低搭配和有序出击,在指挥控制、信息传输与火力打击之间形成跨域协同作战,迅速穿透对方严密的防空体系,及时为防区内外其他武器提供目标指引信息,同时实施快速、有效的火力打击,开辟防空通道,为后继作战掌控制空权。

  信息是现代战争的命脉,空中优势竞争更多地体现在对复杂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的竞争上,建立战场信息优势成为实施穿透性制空作战的基础要求。现实作战中要求依托空中分散的穿透节点,构建起广域的信息感知网络,以迅速实现“远中近、空天地”全方位多源信息获取,并形成作战态势“一张图”,实现战场信息实时共享,达成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的高度统一,从而提升指挥控制效率和联合作战能力。

  信息支撑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既要让自己耳聪目明,洞悉战场的一切,适时出击;又要让对手闭目塞听,成为“瞎子”和“聋子”,坐以待毙。战场态势感知力是战斗值输出的转换阀,能将作战闭环链路中的各节点作战单元组成作战网络,共同感知战场态势、协调行动。置身复杂电磁环境下,穿透性制空作战态势瞬息万变、错综复杂,对手防空火力的伪装隐蔽、灵活机动,己方作战链路的跨区远距离、多维大空域,都对战场态势感知的及时性、准确性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要形成多维跨域态势感知能力,必须完善优化作战链路中重要的感知、通信、打击要素,利用互联网赋能和智能自主等途径,才能将分布不相同的领域的各类优质作战资源与能力实现跨域聚合、即时集优。

  未来穿透性制空作战中,要充分的利用装备体系信息优势,由执行穿透性制空作战的有人/无人作战飞机、突防导弹等所有空中作战平台充当多源态势感知节点,构建起一体化实时战场态势感知网络,确保己方信息感知在持续穿透组网同时,干扰破坏掉对方的信息传输和链路,阻断对手战场感知与通信,为后续穿透性制空作战行动营造有利的战场态势。

  如果说单平台夺取制空优势是“狗斗”制胜,那么穿透性制空作战的体系对抗、整体联动特征则越来越明显,是基于体系支撑的整体聚能制胜。这就要求穿透性制空作战体系在无人自主和群体智能等技术支撑推动下,由传统线性杀伤链升级为动态联通的杀伤网,全域空间内的作战资源将同步进入同一作战体系,实现整体作战能力跃升。

  从杀伤链到杀伤网的升级,推动不同节点进入作战链路的平台实现灵活搭配。进入作战体系的可选资源越多,杀伤链路上的可选节点就越多,体系的韧性、弹性、应激性就越强。体系对抗条件下,给对手呈现出的是一种随机网络式的复杂景象,而自身却能够按作战任务需求,采取类似“网约车”模式实现资源高效动态分配,形成全要素入网的战场态势,每一个作战平台都可以“全维”抽取关键信息,“全域”拼接作战场景、“全程”协调打击行动,从而达成体系对抗优势。置身高威胁、强对抗的作战环境下,穿透性制空作战可通过智能网络架构,高效处理分发高度整合的战场信息资源,覆盖侦察、指控、打击、评估等各环节,从而形成认知优势;通过整合多域作战力量、多种作战平台快速聚链成网,从而形成自适应体系作战能力。

  未来穿透性制空作战中,要围绕增强作战体系弹性和灵活性,将杀伤链条上的各个执行单元分散在小型化、无人化、在线化的作战平台上,从而组成此断彼通的杀伤网,以实现有人/无人组合、战略/战术打击兼顾,打破对手的大区域、一体化的联合防空体系,完成高效侦察、有效打击任务,最大限度地夺取并保持空中优势,协同完成统一作战。

  穿透性制空作战具有鲜明的进攻属性,强调的是以攻为守,通过强点的打击突破影响全局局势;战术打法与力量运用是否灵活,对迅速获取制空优势至关重要。实战中,充分挖掘空中力量的远程、快速、精确、灵活和实时等优势,在力量运用上突出向敌防区内“渗透”与在敌防区外“精打”相结合,在机理上强调信息火力于一体,在方法上实施“速度+精度”穿透打击,则显得很重要。

  当前,在人工智能、自主系统、无人系统和高超声速等技术应用推动下,智能化战争形态发展逐步呈现出作战体系分布式部署、网络化链接、扁平化结构、无人化集群、模块化组合和自适应重构等特点,以指挥协同技术实现更多领域协同作战,以AI技术提升复杂战场适应能力和响应速度,以低成本实现更大规模、更为灵巧化集群对抗。智能化穿透性制空作战,凭借空天力量天然瞰制的优势属性,不仅能以“高”打“低”,而且能以“智”打“拙”。在外军多场景穿透性制空作战能力推演中,通过不同作战平台在广域空间的分布部署与灵敏作战运用相结合,具备先进隐身突防能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在无人机配合下,能够深入对方防区内作战,毁伤高价值目标,并为己方作战体系中的其他单元提供情报信息支援。

  未来穿透性制空作战中,多平台跨域分布式协同、有人/无人协同、高超声速作战、超隐平台突防等正逐步成为现实,穿透作战将兼顾“软穿”和“硬穿”,愈发强调作战平台灵活编组,以“高端有人机+无人机蜂群”模式,或以各型弹药与隐身飞机协同组网模式,形成高效、低风险穿透打击编队,以灵活多变的战法释放智能化穿透性制空作战能力,以此来实现态势感知与目标打击的双重任务。(马 权)

  通过碳普惠机制,公众的绿色减排行为能在互联网数字化平台被量化、记录,生成自己的碳账户和汇总的碳账本。

  据介绍,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玉米螟、稻纵卷叶螟、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大农业害虫,对棉花、玉米等农业生产构成重大威胁。

  选取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等领域代表应用,展示航天科技如何服务国计民生,创造美好生活。

  科学传播质量一定能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供图1979年的那个下午,在原子能研究所所长办公室,原子能研究所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讨论王淦昌的入党申请。”虽然心潮澎湃,但面对杜祥琬的祝贺,王淦昌谦虚回应:“希望你和同志们多多帮助,能对党和人民做出应做的事。

  金塘海底隧道是甬舟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位于宁波与舟山之间金塘水道下方,全长16.18公里,其中盾构段长11.21公里。

  据估算,每辆新能源汽车每年减碳约1.66吨,中国2023年出口120万辆新能源车,每年可减碳约200万吨。

  5月15日,由载人航天工程投资建设、我国首个液体火箭发动机垂直高空模拟试验台考台点火试验成功,试验台发动机具备在千帕级以下真空工作环境中持续千秒的高空模拟试验能力

  4月29日11时08分,随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领航号”刀盘缓缓转动,南通的崇太长江隧道郑重进入盾构掘进阶段,这条深潜地底的机械巨龙,将在长江水下掘进11.325千米,崇明岛不通高铁的历史即将终结。

  立足“三地一区”的战略定位,安徽正在将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转化为通江达海、左右逢源的发展优势。

  在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方面,江西将立足自身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推动制造业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伴随螺旋桨的轰鸣,一辆“空中的士”——旅航者X2正展翅翱翔。看完飞行表演,步入小鹏汇天展示厅,大家对这辆“会飞的汽车”充满好奇。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2023年全国健康素养监测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0%,比202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这对宇宙线粒子的传播、星系气体的动力学和宇宙磁场演化等研究领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观测结果

  近日,前往月球探索的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自然》杂志审稿人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们的成果开启了量子互联网研究的新篇章”,“为未来大规模量子网络铺平了道路”。

  日前,广东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勤儒带队上线“广东民声热线”节目,拎着一篮“冻眠”荔枝上台“带货”。

  既然有“小时”,那么是否也有“大时”?东西方的历法计时方法有何异同?怎么样看待不同文明之间历法计时的交流与发展?

上一篇:中美俄三国海军作战系统概述

下一篇:【48812】王晋:我国构建习惯信息化作战的空天防护力气系统